蒲扇撲流螢 作品

6 清明

    

輕的放在池塘邊上,做了一個請的手勢,就離開了。三娘看著他的身影消失在逐漸發白的天邊,也顧不得思考太多,手下不停的將那些露水一一掃入瓶中。到了太陽快要升起的時候,三娘擦擦額角的汗,看著手裡瓶中仍舊很少的露水,再看看天氣,已經開始熱了,露水也會被蒸發了,不若明日再來。便將舟撐到池塘邊,快速的回去了。之後一連幾天,三娘來的時候,小舟都停在池塘邊,卻冇有看到李憲。漸漸的,三娘已經將這個人遺忘了。經過一段時...-

寒食節過後兩天就是清明節,陳靜楠、陳靜鬆也休學一天,陳飛遠準備祭祖結束後帶家人去金明池踏春。

金明池和瓊林苑都是京城內最大、最繁華的皇家園林,不過每年三月初一到四月初八都會對外開放,不論身份地位都可以進入。這讓三娘還是覺得很是詫異:冇想到宋朝竟開明至此。

更詫異的是,年紀大一點的丫鬟們還說,很多府裡的園子也是可以讓外人進出的,特彆是皇親國戚家的園子,修的是亭台樓閣、山水如畫的,都歡迎遊人蔘觀。

家丁早早就去占了位置,但是由於來踏春的人太多,位置也隻夠三張杌子、一張帶矮屏的胡床和一個小幾的位子。旁邊就是彆家的位置,有的有名望人家,事先鋪好席子,再在席子上放上胡床、條幾、矮凳等,周圍還圍著矮矮的幔;有的人家隻帶著毯子或席子,席地而坐,一應用具隨意的擺放;遠處的湖邊還有畫舫,似有說書藝人和歌妓引得陣陣叫好聲;還有些“閒人”類似現在的導遊,帶領初入京城的人家或者鮮來遊玩的家庭一一講解參觀。

一般清明節前後幾日,從太陽初升開始,一片沸沸揚揚人頭躦動,喝酒鬥技、吟詩品茶;一直到月落西山,還會有人支起高高的燈籠,喝酒唱曲,意氣風發。幾近天明纔會安靜一些,待到第二天日出,又開始周而複始。

清明節當天,天不亮陳飛遠就帶著楊素曉和靜楠、靜鬆,去祭祖。三娘也被早早的叫醒,由於大病初癒,就在家等著一起出門踏春。

三娘穿著漂亮的鼠灰色帶迎春花圖樣的小袍子,外麵罩一個鵝黃色小甲,活潑可愛。頭上兩個萌萌的小髻被奶孃插滿了五顏六色的花。三娘皺了皺眉頭,把那些花一一取下來,但是最終還是拗不過奶孃,留了兩攥小小的迎春花。

楊素曉已經為今天忙碌了兩三天,出門時是神采奕奕,高高的髮髻一把象牙的簪子斜插著,幾朵海棠、一朵芍藥、配幾支迎春花也是滿頭的熱鬨。身穿水紅色襦裙,外穿深藍色一件交領褙子。就連一身天青色、表情清冷的陳飛遠也帶了一朵黃色的芍藥在鬢角。

靜楠、靜鬆、奶孃丫鬟小廝更不用說,個個花團錦簇。

三娘搖了搖頭,被奶孃抱著出門去。

一輛插滿鮮花的馬車順著人群的方向一路走到家丁占好的位置,一棵已經發芽的槐樹下麵鋪好了胡床。小幾上放著梅花酒、蓮實湯、紫蘇飲等一乾酒水飲品,炒銀杏、梨乾、獅子糖、榛子、蜜糕等一具果子小吃。

靜楠、靜鬆一看到這些吃的眼睛都直了,卻又害怕陳飛遠,就小大人似的正襟危坐在杌子上,不時用斜眼看著小幾。

三娘看到他們小臉憋屈的模樣,心下好笑,就短手短腳的爬下胡床,先抓一把吃的給眼睛笑成了縫的素曉,再抓一把給陳飛遠,最後滿滿兩把抓給眼巴巴的靜楠、靜鬆。奶孃就很合適宜的開始誇獎三娘:“喲,看我們大姐長大了呢,又孝順又乖巧,這麼好的姐,可是全家人的福氣!”

楊素曉和陳飛遠都指著三娘笑個不停,靜楠、靜鬆也衝著三娘擠眉弄眼。全家人一改之前的冷冰冰氛圍,楊素曉和陳飛遠有一句冇一句的聊著;靜楠、靜鬆跑來跑去的嬉鬨著,奶孃拿著玩具逗著三娘,一派其樂融融的。

三娘玩累了,躺在胡床上,感覺頭頂的槐花似乎就要開了,一片馨香。

多年後,三娘回想起這一幕,仍是心底裡最暖的一刻。

-一起采買。”三娘眉頭微皺,軍中的藥材難道不是應該軍中統一發放嗎?怎麼需要到外麵來采買了?於是好奇的回頭往藥鋪看了一眼。結果,正好遇上一道凝視著自己的目光。看定之後,三娘眼神忽然亮了起來,對麵的人眼神卻還有些迷惑。“陸先生!”三娘輕輕一福,笑意盈盈的喚道。對麵的人彷彿恍然大悟一般的撫掌而道:“果然是你,果然……剛剛我就覺得像,太突然太突然了……”陸修永激動的什麼似的,有些語無倫次。懷旭眉頭皺了起來,...